【垂涎三尺成语解释】“垂涎三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贪心、极其渴望得到某样东西,甚至到了口水都快流到三尺远的地步。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讽刺那些对利益或欲望极度追求的人。
一、成语解释
- 成语名称:垂涎三尺
- 拼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 字面意思:口水流了三尺远,形容极度的贪心和渴望。
- 引申义:形容人对某物极为向往,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
- 感情色彩:贬义词
- 使用场合:多用于批评或调侃他人贪婪的行为。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会(钟会)每见高祖(司马昭),辄垂涎三尺。” |
用法 | 常作谓语、定语使用,多用于描述人的贪欲 |
例句 | 他看到那块地皮后,垂涎三尺,恨不得立刻买下来。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贪得无厌、垂涎欲滴、觊觎不已 |
反义词 | 淡泊名利、安分守己、知足常乐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问题 | 说明 |
误用场景 | 不适合用于正式场合或赞美他人,容易引起误解 |
误用对象 | 不宜用于形容正当的追求,如学习、事业等 |
正确使用 |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带有讽刺意味 |
五、总结
“垂涎三尺”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欲望的极度渴求。虽然它在日常交流中较为常用,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或冒犯他人。了解其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