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北京故宫太和殿金銮殿 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

2024-05-15 19:15:48

问题描述:

北京故宫太和殿金銮殿 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4-05-15 19:15:48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北京故宫太和殿金銮殿,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九五六年朱家溍重入故宫,院长吴仲超交给朱家溍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对各殿做陈设计划,看看能不能展示乾隆时代的风貌。

太和殿正中设须弥座形式的宝座。宝座的正面和左右都有陛,宝座上设雕龙髹金大椅,这就是皇帝的御座。椅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左右有宝象、香筒等陈设。

宝座前面在陛的左右还有四个香几,香几上有三足香炉。当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香筒内插藏香,于是金銮殿里香烟缭绕,更为肃穆。

△故宫太和殿现状陈列

一九一五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权称帝的时候,把殿内原有的乾隆帝所题匾额“建极绥猷”以及左右联尽都拆掉,把雕龙髹金大椅也不知挪到何处去了。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还保留下来,在屏风前面安设一个特制的中西结合、不伦不类的大椅。

△乾隆御笔“建极绥猷”匾额

椅背极高,座面很矮。据说是因为衰世凯的腿短,但又要表现帝王气派,所以采用西式高背大椅的样式。

在椅背上还有个袁世凯设计的帝国国徽。这个所谓的国徽是一个直径约二尺的圆光,用白色缎制成,在上面用彩色丝线绣出古代十二章的图案。这块白色缎后因年久断裂,里面露出的填塞物却原来是稻草。

△袁世凯称帝时期的宝座

一九四七年,故宫博物院接收前古物陈列所,马衡先生就提出撤掉袁世凯的宝座,恢复太和殿的建议。但当时藏品很多,试陈列几次都和后面的雕龙髹金屏风不协调,并且尺寸太小,与太和殿的宏伟气派不相称。

太和殿原来的龙椅究竟是什么样式?原物还存在与否?当时还是个疑问。

一九五九年,朱家溍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了从前太和殿内的原状。根据这张照片进一步查找,终于在一处存放残破家具的库房中,发现一个残破的髹金雕龙大椅。

它有一个圈椅式的椅背,四根圆柱上承三龙作弧形,正面高而两扶手渐低,正面两柱各有一蟠龙。椅的背板平雕阳纹云龙,座面与底座相连。底座是一个宽约五尺、深二尺余的须弥座。这个龙椅没有椅腿的形式,通背高约四尺。

从髹漆的方法和雕龙的造型来看,可以说是明代之最,很可能是嘉靖时重建皇极殿的遗物。清康熙时重修太和殿,这个龙椅经修理后继续使用,一直到袁世凯称帝时才被搬走,以致弄得非常破烂。

一九六三年,故宫决定修复这把椅子。未修之前,先拍摄龙椅的整体和各个细部的照片,再洗去污垢,辨认它的做法。

凡短缺的构件,都一一配置。宁寿宫内有一个龙椅,是乾隆年间完全仿照太和殿龙椅制作的,惟有龙头造型带有清代的风格。另外,还发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皇帝所坐的正是太和殿上的这个龙椅。

于是,宁寿宫的龙椅和这幅康熙的画像就成为修复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整整一年之内,木活、雕活、铜活共川七百六十六个工日。到夏天伏雨潮湿的季节,由油工各手做油漆后,粘金叶。一九六四年九月,全部竣工,各工种共用三百九十四个工日。

△故宫工作人员对宝座进行维护

这个明代的龙椅修配完整以后,形体非常美观,椅背雨柱的蟠龙十分生动,特別是组成背圈的三条龙,完全服从背圈的川途,而又不影响龙的蜿蜒凌空姿势。椅背采用圈椅的基本做法,座面下不采用椅腿、椅撑,而采用须弥座形式,这样就兼顾了龙形的飞舞和座位坚实稳重的风格。

这件龙椅修复后,陈列到太和殿的宝座上,便与雕龙髹金屏风浑然一体。只有原来的匾联不知当时被丢到何处,已无法恢复了。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