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精选问答 >

王勃简介死因 王勃的悲情一生

导读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王勃简介死因,王勃的悲情一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高宗上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王勃简介死因,王勃的悲情一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六月仲夏,淫雨霏霏,连日不绝。从交趾回广州的窄小渡船在汹涌的浪涛中宛若一片秋风中飘零的落叶,随浪起伏。一个神情忧郁的年轻人站在船头,面色苍白如雪。他的名字叫作王勃,刚去探望担任交趾县令的父亲,正在归途。烦心的琐事和晕船的痛苦使他身体分外衰弱,已经两天吃不下饭了,头晕目眩。忽然之间,一个晴天霹雳从天空传来,船老大大喊一声,小心。但是为时已晚,王勃脚下一个趔趄,掉入海中,随波漂流而去。

王勃出身世家。王姓出自周室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谏被父王废为庶人,其子姬宗敬凭借满腹才学官至司徒,时人号为“王家”,即王室之家,因以为氏。此后王家文武之才层出不穷,辅佐秦王嬴政灭楚的大将军王翦是十六世。王翦孙子王离被项羽杀死,长子王元避秦时乱,迁居山东琅邪,是为琅邪王氏;次子王威迁居山西太原,是为太原王氏。太原王氏传到王勃祖父王通,已经五十世。

王通考中隋文帝开皇时期秀才,成为蜀王杨秀的侍读。杨秀被隋炀帝杨广软禁,王通不再出仕,退居陕西龙门,潜心讲学。死后,门人谥为“文中子”。《三字经》有“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一句,王通与老子庄子荀子扬雄等大佬并驾齐驱,可见学识之渊博。

王通次子王福畤,初仕太常博士(职责为掌教弟子,分经任职),生四子:王勔、王勃、王勮,王助,前三子皆“才藻卓越”。王福畤有个朋友名叫杜易简,赞誉三兄弟为"王氏三珠树"。

秦末项羽和王离决战巨鹿,有人说,王离世代名将,项羽死定了。但是有人反对说,不然。为将三世者必败。为啥呢,因为杀人太多,必定报应在子孙身上。现在王离已经是第三代了。果然王离被项羽擒杀。这叫“盛世之泽,三代而斩”。

与此相对的是,三代为文,必有人杰。著名学者余世存在《家世》中写道,世家大族之所以累世不衰,历千年不败,偶有挫折,终必复振,皆因历代都重视教育,“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富贵荣华不易,贫穷流离不改。他们明白,金银珠玉都是身外之物,流通性强,变数极大,说没就没了。唯独知识和文化,夺不走,抢不去,丢不了,可以累世传承。只要有了知识,定能咸鱼翻身。因此古人云:馈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与其留给后人万贯家财任其挥霍,不如给他一本书,让他自己奋斗,考取功名富贵。“读书多了容易做官,做官容易出名”。

因此王勃的绝世才学,是三代积累的结晶。一般斗升小民,父祖无学少文,他们有限的见识和资源对子孙的发展毫无裨益,用余世存的话说,处于“有家无教”的沉默状态。父祖深受无学之苦,遂拼出一口气供子孙读书识字,用鲁迅的话说,肩住沉重的狭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期望子孙光耀门楣。子孙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刻苦学习,反而怨天尤人,蹉跎时光呢。输在起跑线上,却不笨鸟多飞,也就没办法了。

王勃六岁便能作诗,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诸多错误之处。十岁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了如指掌。十五岁给礼部尚书刘祥道写信,表达了自己对齐家治国的理解,六十八岁的刘祥道击节赞赏,你真是个神童。

现在也有神童,矮大紧便是神童。他从小生活在文气纵横的大院里,家家都有学界翘楚,“硕士都是文盲”,看书不懂,直接上门去问,好多书都是这些专家教授写的,名副其实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所以他十二三岁便饱读群书,通晓各种诗词典故,读中学时老师把他放在前排,有啥不懂的,就向他请教。而我直到读了大学,方才接触到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以前除了武侠小说,啥都没看过。

人与人的差距,堪比天壤。

十六岁,王勃应举幽素科及第。幽素科是当时科举的一门考试科目,当时的科考科目形式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多达五十余种。幽素举属于不遇类科,幽素意即幽雅素静,不遇意即怀才不遇。意思幽居山林感觉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就来考一下吧,给你机会。这届一共考中七个人。

十七岁,王勃被沛王李贤(武后次子)看中,召为沛府修撰。当时这帮王子们有个娱乐项目,便是斗鸡,互有胜负。两年后,王勃给李贤戏作一篇《檄英王鸡文》。英王便是武后三子李显。中有“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之句。

其中“两雄不堪并立”“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两句犯了李治大忌。

李唐皇室向来有兄弟相残的传统,李世民和建成元吉喋血玄武门,李承乾和李泰互相捅刀子,就连李治本人,李恪和高阳公主都死在他手里(虽然并非本愿),因此李唐皇室的弟兄们只有一个愿望,那便是有日子好好过,别整天打打杀杀。这个死结直到李旦长子李成器把太子之位让给三子李隆基,方才解开。所以王勃说李贤和李显“两雄不堪并立”,到底几个意思?

“牝晨而索家者有诛”典出《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即母鸡早晨不能打鸣,如果一大早起来瞎叫,这个家就离倒霉不远了。这话就更找抽了。李治和武后二圣临朝,整个大唐天下武后当家,这是公开的秘密,现在王勃竟然敢说女人当家要倒霉,这是诅咒谁呢?也幸亏死的早,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活到武则天时代,这事也会被挖出来,到时候死的更惨。事实上他的哥哥弟弟都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因卷入綦连耀谋反案被杀了,如果王勃活到这一年,肯定难逃此劫。

李治读了王勃的斗鸡赋,龙颜大怒,骂道:"据此是交构之渐。"交构意即挑拨离间,宋·司马光《上两宫疏》:“於是离间人君臣,交构人父子,使上下相疾,内外相疑。”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功成,抓住魏征问,你为啥挑拨我们兄弟关系?李治这是在问王勃,你为啥挑拨李贤和李显的兄弟关系?

即日斥勃,不令入府。赶紧卷铺盖滚蛋,哪儿来回哪儿去。时年王勃十九岁。

王勃丢了工作,无事一身轻,跑到蜀中躲了三年。

王勃入蜀时节,正值五月,落日西斜,霞光晚照,形单影只的他骑着一头瘦驴,行走在入蜀险道上。途中写了三十多首诗,皆已散逸,唯序留存。他写道: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天壁嵯峨而横立,亦宇宙之绝观者也。虽庄周诧吕梁之险,韩侯怯孟门之峻,曾何足云。比起蜀道之险,别的地方都是小儿科。六十年后,同样在长安失意的一位年轻人也走在蜀道上,回家后也写了一篇赋,开篇便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个年轻人名叫李白。

两位天才入了同一个坑。

第一年重阳,他登玄武山远眺,想起了远在长安的父兄,不由慨然涕下,写道: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第二年重阳,身边依然没有亲人陪伴,他写道: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第三年重阳,他依然单身狗一只,写道: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兰气添新酌,花香染别衣。九秋良会少,千里故人稀。今日龙山外,当忆雁书归。

他在蜀中认识了一些朋友,这些人也是异乡之客,把酒言悲,更添新愁,他写道:缀叶归烟晚,乘花落照春。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

蜀中自古便是修仙成道的绝佳场所,王勃也不例外,在这里接触了很多修仙道士,写了一首《述怀》:仆生二十祀,有志十数年。下策图富贵,上策怀神仙。富贵荣华并非我的本愿,上天当神仙才是我的终极目标。

他在山中隐居,写道: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他在林泉独饮,写道:丘壑经涂赏,花柳遇时春。相逢今不醉,物色自轻人。

他登山远眺,却索然无味,写道: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他觉得自己如铜雀台的歌妓,被君王彻底抛弃了: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王勃虽然落魄,但是才名远播,很快在蜀中成为头面人物的座上宾客。益州夫子庙建成,请王勃写一篇碑文。给孔圣人写碑文,乃是文人莫大的荣幸,王勃欣然应允,他先让人磨了五升墨,备好狼毫笔,喝了三碗酒,倒头蒙在被子里,酣然入睡。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从被子里钻出来,“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一笔书之,初不窜点”。开篇便是: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云於太甲。

四十年后,被李隆基誉为“一代词宗”的大文豪张说看到了这篇碑文,第一句就没看懂,遂去请教另一位大文豪一行大师。一行说,前一句我懂,北斗建午,七曜在南方,无位圣人当出(太深奥了),下一句就不知道了。“卒不可悉”。

唐代宗大历三年,五十七岁的杜甫客居蜀中,作了一首《出瞿塘峡诗》,其中也有“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之句。注释者批注:殊不可解。后人揣测,杜甫虽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可能不懂五云和太甲到底啥意思,只是看了王勃写的碑文,觉得这句话特别好,就用在了自己诗中。

以张说,一行,杜甫等人之渊博学识,竟然看不懂王勃作诗运用的典故,可见王勃学问之深,之博,真可谓幽如暗渊,浩如烟海。

后人揣测,五云当指五帝之云。五帝分别为: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五帝出行,遂有五色云相随。太甲当指道教最高神祇,只有一位,其下为太乙诸仙。道教三清,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君,都是太乙级别的大罗神仙。

这些也只是想当然的揣测而已,至于这句话到底啥意思,只有王勃知道。

此时的王勃只有21岁。

咸亨二年(671年)初夏,22岁的王勃终于离开蜀地,回到长安。他在蜀中整整呆了三年之久。

回来后,经过父兄多方奔走斡旋,王勃谋得一个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参军(军事参谋)的工作。王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其实一个人只要有了才,即使不“傲物”,即使谦逊低调,也会被身边人嫉妒,这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如一个漂亮女孩,即使人缘再好,也会被身边人嫉妒一样。

有一天,一个名叫曹达的官奴前来投奔他。此人是他在长安学医时老师曹元的远房亲戚。官奴是因为各种原因没入官府的奴隶,官府登记在册,私逃就是重罪,抓回去会被严厉处置,容留他们的人也是犯罪。就如对待逃犯一样。王勃一开始有曹元的关系,不好驳了老师面子,就把此人收留了。

王勃万万没想到,这个曹达来历不小。武后姐姐有个儿子,名叫贺兰敏之,袭封了武士彟的周公爵位。贺兰敏之貌美帅气,狂放无忌,不仅在守孝期间听妓,而且染指太子妃。据说还跟武后母亲有染,甚至想对十岁的太平公主下手,真正丧心病狂。武后忍无可忍,将其流放,所有与其交游的人要么流放岭南,要么没入官府为奴。曹达因为跟曹元学过医,而且懂音律,遂成为贺兰敏之府中帮闲。贺兰敏之被废,他被没入官奴。

王勃知晓了曹达来历,非常害怕,生怕累及其身,就催促他赶快走人。没想到曹达就是不动身,王勃一气之下,就把曹达杀了。其实在当时,杀奴并非大罪,好多人都杀过奴隶,不过杀的是家奴。比如茶圣陆羽,有个十三岁的家奴,因为熬茶水时候打了盹,把茶水熬废了,陆羽一气之下,就把可怜的小家奴扔进炉子里烧死了,屁事没有。

但是王勃杀的人不同,因此很严重。没多久,不良人就追查到王勃这里,他的同事们也有知情者,积极向官府举报,王勃被打入大牢,按律当斩。父兄们再次积极奔走斡旋,王勃才没有秋后问斩。王勃在牢中整整住了三年,直到咸亨五年(674年)八月,李治追封了李昞、李渊、李世民三代祖宗,自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改年号上元,大赦天下,王勃才被放出来,时年25岁。

王勃下狱后,其父王福畴也受牵连,从雍州参军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南荒之外。此事对王勃影响极大,他积极奔走,想把父亲救回来,遂给李治上了《百里昌言》一部,列为十八篇,分为上下卷,“庶竭私款,少裨公政”。百里就是晋国罪人百里奚,秦穆公用五张牛皮把他从楚国买了回来,二人屈膝长谈,三日不绝。

王勃意即,他仿效罪臣百里奚给皇帝上书。文中说,“明君不畜无用之臣,慈父不爱无用之子。何则?以其无益於国而累於家也。”“今大人(指其父)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矣。”“今交趾虽远,还珠者尝用之矣。《书》不云乎: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我爸真有本事,贬到蛮荒之地干县令真的屈才了,希望能把他召回来。

然并卵。

上元二年(675年)八月,秋风萧瑟,王勃从洛阳出发,顺流而下,前往交趾探望其父。九月来到南昌,恰好遇到滕王阁维修竣工(初建为唐高祖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文人墨客济济一堂,王勃当仁不让,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说的就是自己,借此序言,浇胸中块垒。用现在话说,便是夹带私货。

上元三年(676年)阳春三月,王勃来到交趾见到了父亲,二人抱头痛哭。

著名汉学家薛爱华在其成名作《朱雀》中写道,南越这片炎热的丛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华人蛮人交错定居,被贬谪的官员们将唐人的艺术和风俗带到了这里,也带来了正确的生活方式。由于环境恶劣,生活在这里的人要遭受土著的侵扰,疾病的侵袭,以及经济的窘迫。好多被贬谪之人因为经济原因,“虽遇赦不能自还”。朝廷虽然赦免了他们,可是因为没盘缠,回不了家,只能客死他乡。逐客迁臣住在这里,唯一感觉到的便是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乡愁宛若流行的瘟疫,侵入骨髓,大多数人忍受着无聊以及思乡之苦,写下了惆怅悲哀的诗句。

王勃发现,南越的佛像跟北方的敦煌龙门等地颇为不同。这里看不到严峻硬朗的雕刻痕迹,相反线条简洁流畅,慈眉善目。(北方佛像来自游牧民族的雅利安人风格,南方佛像来自农耕民族的达罗毗荼人风格,小编注。)

王勃称赞一个观音菩萨像道: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绣衣金缕披霞袂,缥缈素服褊袒臂。红纤十指疑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咽颈如同玉碾成,罗纹黛染青山翠。朱唇艳莹齿排河,端坐昂昂劫几何。

父亲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鼓励他要积极乐观,为国尽忠。人生没有坦途,挫折坎坷在所难免,关键看如何面对。而且在这里也不会呆多长时间,毕竟也没犯什么大事,很快便能回去,他让王勃不要担心,不要有多大心理负担。王勃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三个月后,王勃踏上归途便有了开头这一幕,享年27岁,逢九。

汹涌的浪涛带走了他的肉身,却带不走他的灵魂。

老人家评价王勃:“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运的是,这个遗憾被《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无缺的填补了。这套书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士承东林仿通俗史写作大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他一贯秉承“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写作宗旨,把无趣繁复的正史写的妙趣横生,用词考究,用语诙谐,让人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想读完。想要了解明朝,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东林的《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书的基因,搞笑是本书的拿手好戏,本书不能保证,你看了之后肚子会笑得有多疼。四本原价192,活动价只需138,一本不到35块钱,特别划算。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