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对偶句与互文的区别,对偶和互文的区别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定义不同。
2、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3、2、互文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4、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5、二、特征不同。
6、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8、——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满招损,谦受益。
9、——《尚书·大禹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11、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
1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1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7、——(汉乐府《木兰诗》)意思是:(木兰回到家里)打开门,坐在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18、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19、(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20、三、分类不同。
21、(一)对偶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
22、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2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25、(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
26、“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
27、“比邻”,近邻。
2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9、——《岳阳楼记》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
30、(“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
31、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3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3、——《劝学》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
34、(“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3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6、——《六国论》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
37、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
38、(“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9、)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
40、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41、这种对偶句子称为串对。
4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
44、(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4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6、——《登鹳雀楼》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
47、(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48、)(二)互文一般又可分为三种:互文互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
4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意思是:(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51、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52、2、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53、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意思是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54、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互补见义。
55、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56、3、凡指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57、——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5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句中的“东西左右”凡指“四周”。
59、“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少年时期,并不具体指某年。
6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偶百度百科-对偶句百度百科-互文百度百科-互文修辞。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