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师旷论学文言文(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2023-09-24 23:13:43

问题描述:

师旷论学文言文(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3-09-24 23:13:43

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师旷论学文言文,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2、”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3、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扩展资料: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

4、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

5、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6、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

7、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

8、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

9、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10、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

11、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暮,何不秉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

12、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

13、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14、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师旷论学。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