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识问答 >

赏牡丹刘禹锡(赏牡丹)

2023-08-02 12:08:30

问题描述:

赏牡丹刘禹锡(赏牡丹),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3-08-02 12:08:30

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赏牡丹刘禹锡,赏牡丹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赏牡丹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2、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 注释: 妖:艳丽、妩媚。

4、 格:骨格。

5、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6、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7、 芙蕖;即莲花 全诗为“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美藻净少情。

8、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10、 参考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11、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 "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 "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12、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