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庚日是怎样算出来的,庚日是怎么计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
2、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
3、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4、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5、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为一个循环,故称60花甲子。
6、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7、夏至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8、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并不是固定的日期),故“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为20~29天之间(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第二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