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刘邦的谋士陈平,刘邦的谋士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张良,字子房,原韩国人,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为韩国最大的世家。
2、父死后二十年,韩国为秦所灭。
3、张良年少,虽未在韩国做过官,但张良上代曾先后相韩五世,国家破灭,他内心的惨痛,是超过任何人的,于是决心以家产购求剌客刺死秦始皇以泄心中之愤。
4、刚好这时秦始皇东游,张良与刺客候于他必经的博浪沙道旁,始皇帝宝辇经过时,那刺客瞄准好宝辇,投掷出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不想误中副车,把那副车砸得粉碎。
5、始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张良乃改名换姓,改容易装,藏匿于下邳。
6、 张良一贯任侠好客,逃难于下邳时,仍豪气不改。
7、其时,项伯杀人,张良仗义救之,并引他与已同匿,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
8、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良看到世事的巨变,身心两方面都变得成熟起来。
9、先是,旷世暴君秦始皇帝病死途中,赵高胁诱丞相李斯共同矫诏扶始皇帝之少子胡亥登基,朝政日非,海内动荡,张良日思夜想,欲趁机有所作为。
10、一日,从容游于圯上,见一衣褐老翁,须发皆白,鞋子坠于圯下,见张良过来,直呼张良道:“这个孺子!下去给我把鞋检上来!”张良闻言愕然,以其无礼,真想揍他一顿。
11、但看他年老,原谅了他,并强忍怒火,下去给他把鞋拾了上来。
12、不想那老翁又得寸进尺以命令的口气对张良道:“给我穿上!”张良因思既已给他拾了上来,索性把好人做到底,乃在他面前跪下替他把鞋子穿了上去。
13、老翁满意了,大笑而去,张良惊诧,瞪着双目紧紧地看他远去。
14、但那老翁走不半里路却又返回了,面对张良吩咐道:“孺子可教!过五日后平明时分再会于此地!”也不说什么原由就又走开了。
15、为了好奇,过五日后的平明时分,张良真的去了。
16、那老翁已先在了,怒责张良道:“与老人约,后期而来,是何道理?”不等张良回答,又以命令的口吻对张良道:“再过五日后的平明再来吧!不得再误了!”这次张良鸡鸣即去,可是还是迟了,又受到责备。
17、老翁要他再过五天后平明再来,张良怕又误时,五天后索性半夜过后即去等他。
18、果然不久那老翁就来了,欢喜地对张良道:“这就对了!为人须重‘诚、信’二字呀!”于怀中取出一本旧书递给张良道:“熟读此书,可为王者师!后十年即有用!后会有期。
19、谷城山黄石就是我,勿念!”说罢,掉头即去,再不回顾。
20、天明后,张良取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21、此后张良经常诵习研读,遂精通兵法。
22、 张良回想与此翁之际遇,深知他必系隐世之高士,本身心怀大志,奈高龄体衰,欲求能忍辱负重的后生托以衣钵,想他必已深知自己“博浪沙弄险”一事,恐急躁之性未改,难成大事,乃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已故意生事加以磨折,得到满意后才授已以那稀世之宝“太公兵法”呀!此翁即我师也!张良在心里默默地祝祷道:“吾师安心!良绝不会有负吾师之重托!” 过不了十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海内烽烟四起。
23、其时景驹在留自称楚假王,张良聚少年百余人欲往投之,适遇沛公刘邦将数千人掠地下邳西,彼此晤谈,甚为投缘,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无不采纳,张良喜对人道:“良为他人言,他人多不省,沛公该是天授圣人,言无不从!”遂从属沛公,不去投景驹了! 张良自从属沛公后,数年之间尽心竭力为沛公设谋献策,其中连续有几件大事甚至是与汉室生死存亡有关的大事情!。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